来又带领一帮人修建了水河村河湾头的小发电站,大河旁的农基站,他担任站长,专门帮人打米和玉米面。
日子在杜庭贵勤劳踏实的干劲下眼看着就要好起来,桂花心里越来越暖。
农基站旁边后来搞起了一个供销社,里面卖起了高粱酒,从那以后,杜庭贵还算在正常过日子的日子,一去不回了。
方圆十里的人几乎都认得他了,他可是被锣鼓震天的送回来的英雄,回来时候的阵仗比送去打仗时候的阵仗还要大。
和他一个营的黄继光已经战死了,黄继光去的时候也是胸前戴着大红花、热闹非凡,等战争结束,该回来时——却连尸骨都没有一块……回来已是党员身份的杜庭贵几乎马上就变成了人民的“法官”,这倒是令他受宠若惊。
谁家里有什么家庭纷争,都巴巴的来请他去明断是非、给一个说法,大家也都愿意听他的。
因为他们不仅仅敬畏他党员的身份,更敬畏的是这个上过战场杀过人的真汉子。
他的话也不多,总是言简意赅。
这让他看上去更加不怒自威、正义凛然。
人家里事儿办妥了、纠纷化解了,总爱拿出自家珍藏的酒款待他,于是他一天到晚总不缺酒喝。
大家看他一喝就停不下来、还挺喜欢自家的酒,于是又高高兴兴的拿出更多酒来,所以几乎每次杜庭贵都能喝到腿脚发软了才肯罢休。
和外面众人不一样的是,杜庭贵的老婆总能见到他话多、为人不耻的一面。
他喝醉了爱骂人,什么难听就骂什么,还总挑最伤人最难听的骂。
他是个大孝子,所以不骂他的父母,他心里还是很爱他的子女,所以也不常骂他们。
最后,他能撒气的,只有他那任劳任怨、性格极好的婆娘。
骂到动情之处,光动嘴还不够,时常还需动起手来,活脱脱一个不学无术目不识丁的地痞流氓。
那一时三刻的神采,简直和平日里内敛斯文的他相去甚远。
所以,认识他的人里,也只有他的婆娘对他还心存着三分理性。
但她又知道些他在战场上经受的磨难,从不与他计较。
杜庭贵凭借着喝酒越来越阔气的肚子,越来越没有节制的喝酒,走到哪儿喝到哪儿。
直到后来大家都不敢再把家里的酒都拿出来款待他,他才闷闷不乐摇摇